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方式

0317-3046201
2457766044@qq.com

为“折翼天使”插上“隐形翅膀”——我校中专部为残障少年铺设就业路

日期:2021-11-10 10:28:31 关注:1859


在运河区水月寺街北头,有一家名为“嘿,安逸”的小吃店,主营重庆小面、四川小吃和馒头、包子,糕点。

     中午12点,店里已来了不少顾客,但却没有点餐和呼喊“服务员”的喧闹声萦绕在耳畔,大家都在安静地享用美味的午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粉色心形提示牌,一面写着“请来一下”,另一面是“需要服务”。顾客寻找服务员时,只需将牌子高高举起,就会有人来到身边,服务员与顾客的沟通交流则通过手语或文字书写来完成。

     原来,这家店是由与沧州市特教学校合作的爱心企业开办,其中的厨师、服务员和经营管理全部是学校中专部烹饪专业的听障学生。

     自2017年创立中专部以来,沧州市特教学校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多方开拓渠道,为孩子们铺设就业之路,助力残障少年走向社会。

“工作时间一定要穿制服并保持整洁;迎接顾客时要面带微笑,沟通交流注意文明礼貌......”下午4时,在小吃店“沧州市特教学校爱心融创园”的操作间里,校长付康正耐心叮嘱学生们在营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018年9月,市特教学校与重庆任荣烹饪教育集团合作,在学校中专部开设中餐烹饪专业。在这里,听障学子不仅能够学习制作中式菜肴和中西面点;而且能够考取相应资格证书,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明年3月,第一批烹饪专业的学生就要外出进行顶岗实习。为了营造职业氛围,帮助孩子们及时发现和弥补不足,在走出校门之前进一步完善相关专业技能,市特教学校于今年9月在水月寺校区的“爱心融创园”创立烹饪专业实训基地,并且由任荣集团出资开办了“嘿,安逸”小吃店。

     虽然小吃店目前仍在试营业期间,但是学生们分工协作,共同研究菜品、改进服务,全身心投入工作,尽职尽责。

     小吃店得到了大家的支特与认可。试营业第一周就接待了数十位顾客,这也让孩子们对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充满了信心。
     
在市特教学校中专部,除了听障学生,还有40多位培智生。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学校为培智生开设了家政服务专业。

     学校的家政室布置得如同温馨的家,孩子们置身其间,将老师所讲的内容一一动手实践。

     扫地、擦地、铺摆餐桌、收拾床榻......这些日常家务,对于培智生来说却并非易事。老师们总要几十遍地重复演示、操作,然后再手把手地一一纠正。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下,培智生们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而且回到家中还能替爸爸妈妈分担些许家务,令家长们备感欣慰。

     但是,付康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孩子们通过在校学习和实践,能够胜任保洁和简单的家政服务工作。为了模拟真实的上班情景,校还配置了打卡机,要求孩子们打卡上课下课,从而让培智生更好地适应和对接实习实训。

     10月20日下午,沧州张氏面塑非遗传承人张英英再次来到市特教学校,为孩子们传授面塑技艺。

     今年4月,学校成立多彩非遗工作室并在职业中专部开设面塑专业,40多名听障生和培智生参与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真构思,通过捏、搓、拉、揉、塑形,把一个个普通面团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和喜庆的挂件。

     张英英不仅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交给孩子们,而且把孩子们制作的红色小牛挂件带到沧州市民间绝活大赛上去参赛,把学生们的作品通过自己的网店进行销售,给孩子们打开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又一扇窗。

     “校企合作不仅需要爱心和缘分,更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动力,才能携手走得更远。”回首几年来与爱心企业的深入合作,付康感慨道。

     在沧州市区,有一个由爱心企业出资、听障青年亲手打造的洗车行——“德爱小哑匠”。早在2019年,付康就萌生了与之合作的念头。但是,从考察项目到双方洽谈,再到完善细节、达成意向、合作落地,整整用了两年时间。

     今年,企业在为听障生传授汽车美容专业技术、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基础上,与学校深化合作,针对培智生的特点,量身定制了 “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转移到实训教室,指导学生反复学习、练习,加深记忆,学以致用。

 

     再过两年,职业中专部的第一批培智生就要进行顶岗实习、这也成了市特教学校下一步校企合作的重点。付康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企业与学校接洽合作,为这些孩子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助力他们融入社会,自食其力。 

     来源 | 沧州日报 (记者:赵玉洁 摄影:殷实)

返回

上一篇:“无声小吃店”,欢迎来就餐!

下一篇: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服务清单

x
中国教育督导
微信公众号